每次提到感人催淚的影片,大家最先想到的都是韓國電影。

實際上,咱們中國也有很多堪稱“催淚神器”的影片。

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十部,能讓人哭到抽搐的國產(chǎn)老片!

一、《天堂回信》

1992年 豆瓣評分9.1

看《天堂回信》之前,一定要選好時間和地點,因為這是一部會讓人哭到抽搐的影片。

說它刻意煽情也好,說它故意催淚也罷,總之,看過它的觀眾,大都會哭到連媽都不認識。

二、《城南舊事》

1983年 豆瓣評分9.0

《城南舊事》是中國電影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,也是無數(shù)國內(nèi)影迷的心頭好。

它的存在,讓很多觀眾相信,電影的抒情效果,不亞于任何一種藝術(shù)形式。

初看不懂影中事,再看已是影中人。

當《送別》的歌聲再次響起,人們飽經(jīng)世事的雙眼,早已開始淚光點點。

三、《魯冰花》

1989年 豆瓣評分8.8

掐指一算,1989年上映的《魯冰花》,距今已經(jīng)過去了32年。

但重溫之后不得不感嘆,它的批判力度,可比如今的某些現(xiàn)實主義題材影片強太多了。

從刻板的教育制度,到虛偽的官僚主義,再到貧富對立的階級差異,它都不留余力地做了辛辣諷刺。

影片前后兩段的基調(diào)完全不同,前半段你笑的有多開心,后半段你哭的就有多傷心。

但是這種哭泣的成分里,沒有酣暢淋漓,有的只是無限的憋屈。讓人為個體的無助感到壓抑的同時,也會替生命的渺小感到不值。

“夜夜想起媽媽的話,閃閃的淚光魯冰花”,相比于影片的寂寂無名,和它同名的歌曲《魯冰花》,知名度要高出許多。

經(jīng)由春晚發(fā)酵之后,這首歌更是成了幾代人的記憶。

但看完這部影片再去聽這首歌,才能深切地理解,為什么每天夜里想到媽媽的話,孩子的眼里總會泛出點點淚花。

四、《我們天上見》

2009年 豆瓣評分8.7

演員出身的蔣雯麗,以自己小時候的經(jīng)歷為藍本,自導自演了《我們天上見》。

影片主要講述了,“留守女孩”蔣曉蘭與姥爺之間深沉的情感故事,很多在祖輩身邊長大的人看過之后,都會產(chǎn)生強烈的共鳴。

親情感人,可歲月無情。

影片最后,奄奄一息的姥爺強打著精神,為無聲哭泣的曉蘭扮演猴臉的樣子,幾乎可以承包所有觀眾的淚點。

五、《我們倆》

2005年 豆瓣評分8.7

房東和租戶的關(guān)系,很容易因為一些瑣碎的小事而變得劍拔弩張。

即便她們彼此的社會身份,是一個垂垂老矣的老太婆和一個昂揚向上的女大學生,也不例外。

表面上看,影片講述的是兩個陌生人之間日久生情的故事,可實際上,這部影片關(guān)乎孤單和陪伴,也關(guān)乎年輕和衰老。

當觀眾得知,整日重復著單調(diào)乏味生活的老太太,年輕時當過兵、騎過馬、救過傷員、抽過大煙的時候。

就很難不去想象,如今活力四射的女大學生,也會有老去的那一天。

作為一部低成本的文藝片,《我們倆》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,也沒有引人注目的視聽。但它依然能夠憑借樸實溫暖的風格,抓住觀眾的眼球,直擊觀眾的心扉。

如果你心有淤堵,看過它之后,或許會酣暢淋漓地哭一哭。

六、《那山那人那狗》

1999年 豆瓣評分8.7

很難會有人不喜歡《那山那人那狗》,畢竟它里面描述的親子關(guān)系,是很多中國家庭的真實寫照:

孩子不理解大人的心酸和無奈,大人無視孩子的苦惱和迷茫。

它通篇沒有任何贊美和說教的意味,卻有許多,讓觀眾不經(jīng)意間就會潸然淚下的瞬間。

這也是為什么,很多觀眾看完影片之后,都會清楚地記得,兒子背起父親的那一刻。

值得一提的是,這部影片是劉燁的處女作。

憑借片中出色的表演,他甫一出道,就獲得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提名。

七、《阿郎的故事》

1989年 豆瓣評分8.6

如果要選一部電影,來教會男人成長,那么《阿郎的故事》必然是一個很好的選擇。

看完它,觀眾會真切地明白,什么是“浪子回頭金不換”。

這部電影之所以好哭,是因為很多觀眾看完之后,都會想起年少輕狂時犯下的錯誤。

不管是年輕時的痞和渣,身為人父后的暴躁和付出,還是痛改前非時的自卑和悔過,都被他詮釋地深入人心。

看慣了杜琪峰黑色的暴力美學,再來看這部無限雜糅的《阿郎的故事》。

會驚喜地發(fā)現(xiàn),他會讓人在并不漫長的117分鐘里,盡情地體會一段短暫又快意的人生憾事。

八、《秋天的童話》

1987年 豆瓣評分8.5

在秋天來臨的時候,重溫一下《秋天的童話》,可以打從心底驅(qū)散秋日里自帶的微涼寒意。

它會讓人暢快地流淚,也會讓人重拾對美好愛情的無限憧憬。

初看這部影片的時候,百思不得其解,為什么美麗又性感的紅姑,在影片中的身份只是一個平凡且又受盡無限委屈的留學生。

看來,友情以上,戀人未滿的感情,總會讓人無限神傷。

雖然影片一直在打造一個關(guān)于愛情的童話,可最讓人無限回味的,卻是鐘楚紅在異國他鄉(xiāng)的街頭,收到陌生老人玫瑰的那個瞬間。

九、《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》

2002年 豆瓣評分8.4

可能是因為女導演有著與生俱來的母性,所以格外容易拍出一些感人的影片。

《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》和《我們倆》的導演同屬一人,都是女導演中的翹楚馬儷文。

不同于一般母女情深的影片,會故意弱化個體的缺點、大肆美化母女情的溫暖,斯琴高娃在片中飾演的女作家,和母親之間的關(guān)系,純屬相愛相殺。

如果你深愛著自己的母親,卻沒有那么喜歡她,請慎重觀看這部影片。因為它對你的威力,不亞于任何一顆催淚彈。

十、《媽媽再愛我一次》

1988年 豆瓣評分8.3

《媽媽再愛我一次》堪稱國產(chǎn)催淚神片的鼻祖,不管男女老少,在它的猛烈攻勢之下,淚點都會變得很低。

正因如此,它一度被譽為中國最佳催淚神片。

即便多年以后,觀眾早就忘了片中的具體細節(jié),依然不會忘記,這部影片就是“催淚”的代名詞。

它的插曲《世上只有媽媽好》,更是無數(shù)國人都會哼唱幾句的歌謠。

由此可見,它的傳播有多么廣泛。

所以啊,以后想活動淚腺的時候,別再眼巴巴地去看別人家的電影了,咱們自己的電影,同樣好哭!